会保守势力强大影响的缩影。他们像附骨之疽,不断地侵蚀着大明的根基。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上书朱元璋,将此事原原本本地禀报上去。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深知,自己这个儿子,正在为大明的前途,殚精竭虑。他下旨,严惩当地办事不力的官员,并派遣得力官员,协助朱标,彻底肃清一切障碍。
圣旨一下,如同惊雷一般,震慑了所有心怀鬼胎之人。新来的官员,深知朱元璋的决心,不敢有丝毫懈怠,积极配合朱标的工作。
那些被阻碍的物资运输,重新恢复了正常,工程现场,也再次充满了积极的氛围。
朱标看着逐渐恢复秩序的工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感受到父亲的信任和支持,心中充满了力量。然而,他心中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太子殿下,有几位自称是‘治水顾问’的人,想要见您,”护卫的话音刚落,朱标便感觉到一股不寻常的气息正在逼近,他微微眯起眼睛,眼底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朱标稳步走入厅堂,只见几位衣着光鲜的“治水顾问”正襟危坐,个个面带倨傲之色。
他们见到朱标,只是略微拱手,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所谓的治水良策,言语间充斥着对王工匠等民间工匠的轻蔑。
王工匠站在一旁,脸色铁青,几次想要反驳,却又被朱标的眼神制止。朱标静静地听着,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待他们说完,他才缓缓开口:“诸位所言,的确高深莫测,只是不知,能否付诸实践?”
“顾问”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人傲慢道:“我等皆是饱读诗书之人,治水之策自然万无一失,只是这些粗鄙工匠,恐怕难以理解我等的精妙构想。”
“既如此,”朱标目光一凛,“不如就请诸位与王工匠比试一番,如何?”
比试的地点设在河岸边。王工匠带领着他的团队,熟练地操作着工具,构筑堤坝,加固河堤。
而那些“顾问”们,却只是纸上谈兵,指手画脚,却拿不出任何实际的解决方案。他们的“治水良策”在实践面前,漏洞百出,甚至险些造成堤坝坍塌。
朱标冷眼旁观,将一切尽收眼底。待比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