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 第96章 民生初改善,困阻若重峦(1/6)
    寅时三更的梆子声尚未完全消散在空中,那清脆而悠远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此时,朱标已经早早地站立在了民生议事厅内,他的身影笔直如松,静静地凝视着前方墙上挂着的巨大《鱼鳞图册》。

    在他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只精美的青瓷碗,碗中的蓝血结晶散发着幽幽的光芒。这神秘的光芒映照在朱标的眼底,使得他原本就布满血丝的眼睛显得更加深邃和疲惫,那些血丝宛如刚刚书写完毕却尚未干透的墨迹一般。

    “殿下,如果真如您所言,每亩减少赋税三斗的话,那江浙一带的粮仓恐怕将会面临巨大危机啊!到时候,其空虚程度很可能会高达整整三成之多!”户部陈尚书满脸忧虑之色,急匆匆地走到朱标身旁,双手颤抖着紧紧握住那本厚重无比的黄册,仿佛它是拯救粮仓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标却并未马上回应陈尚书这番急切的话语,只见他微微眯起双眸,不紧不慢地将右手缓缓伸了出来。修长的手指轻轻搭在了黄册之上,然后缓慢且沉稳地沿着上面苏松二府的标记处徐徐滑动。伴随着他指尖的移动,一些极其细微的珊瑚粉末宛如轻盈的舞者一般,纷纷扬扬地从标记上飘落而下,恰似点点红色的雪花悠悠荡荡地飘洒在那张宽大的书桌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个房间里都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沉寂氛围。良久之后,朱标终于打破了这份沉默,他轻启双唇,用低沉而又坚定有力的嗓音说道:“诚然,减税三成势必会给粮仓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与影响。然而,我们完全能够通过另辟蹊径——即大幅提高三倍的商税额度来填补这一空缺。

    如此行事,不但能够切实有效地减轻广大黎民百姓肩头沉重的赋税压力,同时还可确保国家财政始终拥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说罢,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抹果敢决绝的光芒,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威严气息。

    清晨,辰时刚到,太阳便迫不及待地爬上了天空,它那温暖而明亮的光芒就像是一把锋利无比的金色利斧,狠狠地劈开了那扇经过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的美丽花窗。一缕缕金色的光线如同灵动的精灵一般,欢快地跃入屋内,给整个房间都披上了一层金灿灿的纱衣。

    此时此刻,宽敞的屋子里,整整三十七位大臣正围坐在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