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的马车疾驰在回京的路上,车轮碾过黄土,带起一串串尘土飞扬。他的心中如同翻滚的江水,思绪万千。
京城的密信如同一把利剑,刺入了他的内心,他的脸上不时显露出忧虑和坚定。
“摆驾回京!”朱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穿透了车窗的缝隙,传到侍卫耳中。
侍卫们立刻行动起来,沿途的百姓看到皇帝的车队,纷纷驻足行礼,心中生出几分敬畏和好奇。
终于,车队驶入了京城的城门。朱标走下马车,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看到京城依然繁华如常,心中稍感安慰。他大步迈进皇宫,一路没有半点停顿,直奔御书房。
御书房内,几名大臣已经等候多时,他们面上带着几分忐忑。
朱标一进屋,他们立刻跪下,高呼:“陛下万岁!”
朱标缓步走到龙椅前,声音平静而威严:“众爱卿请起。”
大臣们缓缓起身,交换着不安的目光。朱标扫视了一圈,目光最后落在了为首的几位官员身上。
他们的神情各异,有的紧张,有的忧虑,还有的带着几分桀骜。
“诸位爱卿,朕不在京城的这些时日,内有奸佞,外有威胁,朕深知诸位的心中有许多疑惑和不满。”朱标的语气温和,但带有不容置疑的坚定。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谁也不敢开口。
朱标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但朕希望通过今日之会,让诸位明白,朕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百姓的福祉。”
几名官员面露尴尬,但朱标的大度让他们心中生出几分愧疚。
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的官员缓缓上前,跪地说道:“陛下,卑职对您的改革政策有些疑惑,但并非有意为难陛下。”
朱标微微点头,声音依旧和蔼:“说说看,你有何疑惑,朕愿意听。”
这位官员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您大力推行新法,固然有许多好处,但一些老臣和地方官员对新法颇有微词,认为太过激进,恐难以持久。”
朱标闻言,脸上露出赞许的神情。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殿,声音中带着几分欣慰:“诸位爱卿,改革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场持久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