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是对新鲜事物的热切渴望,还有对我精湛手艺毫不掩饰的由衷赞赏。
我一听这话,心底瞬间涌上一股暖流,仿若冬日里喝下一碗滚烫的热汤,暖意瞬间传遍全身。不禁爽朗地笑出了声,抬手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力道仿佛带着我满心的热忱与豪爽,说道:“老哥,瞧你这话说的!你既然想学,我肯定倾囊相授啊。我也正打算离开重庆,去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再闯荡闯荡,就当是临别的一份心意,交你这个朋友啦。”
说干就干,从那之后,小面店的后厨便摇身一变,成了我们的“秘密教室”。我手把手地教,每一个细微步骤都不肯放过,仿若一位雕琢传世珍宝的工匠,力求将每一处细节都打磨至完美。记得有一回,老板照着我传授的方法和配方,满怀期待地亲手制作包子。当他满心欢喜地揭开蒸笼的那一刻,却瞬间如遭霜打的茄子——蔫了下来。只见那包子皮塌塌地趴在蒸笼里,毫无生气,馅料的汁水肆意渗出,将包子皮染得斑驳不堪,这般卖相,实在是令人大失所望。他一脸沮丧,眉头紧锁成一个深深的“川”字,眼神里满是挫败与失落,仿若一个在战场上吃了败仗的士兵。我赶忙三步并作两步凑过去,拿起一个包子,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端详,又伸手轻轻按压面团,感受其发酵程度,再用筷子挑起馅料,查看湿度。随后,我笑着安慰他:“老哥,别灰心,这做包子啊,就跟走那崎岖蜿蜒的山路似的,难免会有个磕绊。你看,这面团发酵时间稍微长了点儿,里头的气孔太大,结构松散,加上馅料里汁水太多,包子皮哪承受得住这双重‘压力’,可不就塌了嘛。咱调整调整,下次准成!” 说完,我陪着他重新调整配方比例,从面粉与水的精确配比,到酵母的用量把控,再到馅料食材的挑选与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斟酌,悉心指导。在一次次充满希望的尝试与令人沮丧的失败交替循环中,老板逐渐掌握了关键要领,做出来的包子也越来越有模有样,仿若脱胎换骨一般。那独特的风味,如同灵动的精灵,渐渐在店里弥漫开来,引得顾客们纷纷驻足询问,赞不绝口。
看着他日益精进的手艺,我满心欣慰,仿若一位看着徒儿功成名就的师父。终于,大功告成的那天,老板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一旁,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注意后,才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