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两仪殿。
今天依旧是常朝,李恪也破天荒的来了。
再不来,李世民估计又要找麻烦了。
“陛下,依老臣来看,这东突厥虽已被灭,但如何处安置那些游牧民族却是一个大问题!”
“东突厥气候不好,土地也贫瘠,物资更是匮乏。”
“游牧民族这才总是不断骚扰我大唐边境,劫掠物资。”
“若是处理不好,必将成为大唐的拖累,危害我大唐边境安宁,后果不堪设想。”
“臣以为可换一个可汗,并将牛羊归还他们,以拉拢民心。”
“同时,可以让东突厥成为大唐北方的屏障,确保我大唐北疆安然无忧。”
“还可将一部分牧民迁入中原地区生活,一方面彰显陛下仁德,另一方面扬我大唐天威!”
李世民一提出如何处置东突厥的问题,长孙无忌便是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李靖、程咬金、尉迟敬德、苏定方、侯君集等一众武将也都齐聚于此。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东突厥将军雅尔金和阿史那杜尔率军进扰河西。
在此之前,颉利可汗趁着李世民忙着处理玄武门之变后遗症,率兵二十万从定襄南下,兵临关中长安城外,逼着李世民签下‘渭水之盟’。
而东突厥进扰河西等于给了李世民一雪前耻的借口,也给了训练有素的唐军们一次震慑北方的机会。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李世民派李靖、李绩等人讨伐东突厥,一举生擒颉利可汗,灭了东突厥。
可去年蝗灾肆虐,导致朝廷无心顾暇,只是派兵镇守。
具体如何处理东突厥的问题,也一直被耽搁了下来。
而今,大家又将这事儿提上了议程。
“陛下,臣附议!”高士廉也跟着附和道。
“臣等附议!”太原王氏的所有文臣附和。
“臣等附议!”清河崔氏所有文臣附和。
这些人仿佛是商量好了似的,动作出奇的统一。
甚至连李世民都有些意动,觉得此法可行。
而正在座位上打盹的李恪却是立马警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