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咬上一口,他自然也没什么好态度。
“陛下,臣目光短浅!”长孙无忌只能向李世民告罪。
不过没人看到,他嘴角泛起了一抹狡黠的弧度。
没错,这自然是他联合各大门阀世一起商量出来的鱼饵,而蜀王便是那条大鱼。
既然已经说到这份上了,李恪不介意再多说一点,“父皇,儿臣还有话说。”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用眼神警告道:差不多得了!
然而,见李恪坚持他也没辙,“你说。”
“父皇,儿臣以为别看现在大唐欣欣向荣,颇有一副万邦来潮的盛况,可那些不过是假象罢了。”
轰—!
此话一出,再次让李世民眉头狂跳。
这孽子,朕已经好久没打他了!好久没打他了!
而下面的大臣们纷纷出言制止:“殿下,慎言!”
你现在说这种话,是在否定陛下这些年的努力吗?
是非功过,只有他人评说;
你身为皇子,怎可发出如此言论,伤了陛下的心?!
李恪没给李世民发作的机会,继续解释道:
“就拿倭国来举例,倭国孤悬海外没错,大唐也并未派兵攻打过他们国家。”
“可父皇和众大臣有没有想过,他们派遣使臣来到长安,意欲何为?”
听李恪这么问,众臣顺着思路往下想,心中隐隐有了答案。
房玄龄发声道:“殿下,您是想说,他们是来大唐学习的吧?”
李恪点点头,又摇了摇头,冷笑道:
“与其说他们是来学习的,倒不如说是来偷师的更为贴切。”
“你们好好回忆一下,那些在大唐的倭人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哪里?”李恪循循善诱道。
房玄龄忽然想起之前倭国使臣提出的各种要求,恍然大悟道:
“貌似是造纸、冶铁、印刷、纺织等作坊,似乎真是来偷师的!”
不论是李世民,还是一众大臣,之前可都没把注意力放在倭国身上,所以自然是没有过多防范。
而且,他们也没去过倭国本土,也不认为对方的军事实力能对大唐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