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其植株具有浓郁的香气,叶片背面密被白色绒毛,这些特征使其在众多植物中易于辨认。
“医草”之名则凸显了艾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在古代,艾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是医家常用的药材之一。《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由此可见,艾叶在古代医学中被视为一种具有神奇功效的药物,因此被尊称为“医草”。
22 产地分布
艾叶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然而,不同地区所产的艾叶在品质和功效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在古代本草文献中,就对优质艾叶的产地有明确记载。
《本草纲目》中提到:“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蕲州,即今天的湖北蕲春,此地所产的艾叶因其品质优良而闻名于世。蕲艾植株高大,叶片宽厚,香气浓郁,有效成分含量高,在艾灸和药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除蕲艾外,河南汤阴的北艾、浙江四明的海艾等也都是历史上着名的道地药材。这些产地的艾叶在当地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品质特征,受到了历代医家的高度评价。
不同产地的艾叶在化学成分上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表明,蕲艾中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艾叶。这些化学成分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产地艾叶药用功效有所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形态特征
在历代本草文献中,对艾叶的形态特征有详细的描述。《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桠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厚。七八月叶间出穗,如车前穗,细花,结实累累盈枝,中有细子,霜后始枯。”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艾叶植株较为高大,茎直立,呈白色。叶片为互生,羽状深裂,裂片呈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