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方法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目前,常见的艾叶炮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生艾:将采集的新鲜艾叶除去杂质,洗净,晾干后即可使用。生艾叶性辛、苦,温;有小毒。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病症。
陈艾:将生艾叶放置一定时间,使其自然陈化。陈艾的气味更加纯正,辛燥之性减弱,温通之力增强。在艾灸中,陈艾被认为是最佳选择,因为其燃烧时火力温和,烟少,不易烫伤皮肤,且能更好地发挥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作用。
艾绒:将艾叶经过反复捣杵,筛去杂质,制成柔软如绒的艾绒。艾绒是艾灸的主要原料,根据加工的精细程度,可分为不同等级。优质的艾绒色泽金黄,无杂质,易燃且燃烧时火力均匀。
醋艾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喷入米醋,炒干,取出晾凉。每100kg艾叶,用米醋15kg。醋艾炭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症,如崩漏下血、月经过多等。
艾叶炭:将艾叶直接炒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艾叶炭的止血作用较强,可用于各种出血症,但由于其辛散之性大减,温通之力较弱,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用。
现代研究表明,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对艾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产生影响。炮制后的艾叶中挥发油含量会发生变化,陈艾和艾绒中的挥发油含量相对较低,而醋艾炭和艾叶炭中的挥发油含量则显着降低。挥发油是艾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艾叶药理作用的改变。炮制还可能会影响艾叶中黄酮类、多糖等其他成分的含量和结构,从而进一步影响其药用价值。
四、艾叶的配伍应用
41 古代配伍经验
在古代,医家们根据艾叶的药性和功效,将其与其他药物进行巧妙配伍,以增强疗效或扩大治疗范围。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多处运用艾叶配伍的方剂。如“胶艾汤”,由阿胶、艾叶、当归、川芎、芍药、干地黄、甘草组成,具有养血止血,调经安胎的功效,用于治疗妇人冲任虚损,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淋漓不止等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