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百草杂谈 > 第53章 细辛(1/6)
    细辛研究进展:本草溯源、成分剖析、药理探究与临床应用

    摘要

    细辛作为常用中药材,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历史悠久。本文全面梳理细辛的本草考证内容,深入解析其复杂多样的化学成分,详细阐述其在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讨论,旨在为细辛的进一步研究、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安全用药提供全面且深入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细辛;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性

    一、引言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 heterotropoides fr schidt var andshuricu (axi) kitag 、汉城细辛asaru sieboldii iq var seoulense nakai 或华细辛asaru sieboldii iq 的干燥根和根茎。细辛性温,味辛,归心、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在临床上,细辛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多种病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细辛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涵盖了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安全性等多个领域。本文将对细辛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本草考证

    21 名称渊源

    细辛之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关于其名称的由来,《本草纲目》中记载:“华州真细辛,根细而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可见,细辛名称的来源与其根细且气味辛辣浓烈密切相关。在古代,细辛还有许多别称,如小辛、少辛等。《名医别录》中称细辛为“小辛”,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解释道:“细辛,今用东阳临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用之去其头节。俗方多用,道家时须,亦以合香。”这里不仅提到了细辛的产地和使用方法,还进一步说明了其在当时的应用情况。

    22 产地变迁

    细辛的产地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变迁。古代细辛的主要产地包括华阴、高丽等地。《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细辛,今出华阴、高丽,色白,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