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将芍药列为中品,记载其“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这表明在古代,芍药就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腹痛、瘀血阻滞、积聚、寒热往来、疝气疼痛、小便不利等,其活血化瘀、止痛、利尿等功效得到了当时医者的认可。
《本草纲目》:对芍药的药用功效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芍药,气味苦、酸,微寒,无毒。主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不仅明确了芍药的性味、归经,还对其治疗多种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了芍药在调理气血、散瘀消肿、止痛等方面的功效,为后世对芍药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伤寒杂病论》:在这部经典的中医着作中,芍药被广泛应用于多个方剂的配伍。例如,桂枝汤中芍药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治疗外感风寒表虚症;芍药甘草汤中芍药与甘草配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治疗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这些方剂的应用,充分发挥了芍药的药用价值,成为中医临床治疗的经典范例。
(二)现代医学研究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芍药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芍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等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研究发现,芍药苷能够降低实验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心肌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药理学通报》上,论文《芍药苷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详细阐述了芍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机制和实验数据,为芍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芍药还能够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抗炎作用:芍药具有显着的抗炎作用。其提取物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 -a(tnf -a)、白细胞介素 - 6(il - 6)等,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模型中,给予芍药提取物后,小鼠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