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青列为上品,记载其“味甘、酸,性平。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久服通神明,轻身延年。生山谷”。这表明在当时,白青就被视为具有多种功效的珍贵药物,不仅可用于治疗眼部、耳部疾病以及体内邪气积聚等病症,还被认为有养生延年的作用。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白青的记载更为详细,“白青即扁青之属,其色淡青,亦名碧青。今俗呼为鱼目青,以形似鱼目也。出豫章山谷。陶隐居云:‘此即用画青也,状如曾青而色白。’苏恭云:‘此有自然产出者,亦有以药制成者,入药当用自然者。’”李时珍不仅对其名称、产地、形态进行了描述,还对其来源(自然产出与人工制成)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入药应以自然产出者为佳,为后世医家使用白青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
(二)在传统方剂中的应用
白青散:在古代方剂中,白青散是较为着名的以白青为主要成分的方剂。该方主要由白青、枯矾、硼砂等药物组成,常用于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病症。方中白青利用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与枯矾的收敛燥湿、硼砂的清热化痰等作用协同,共同发挥治疗作用。其使用方法多为将药物研成细末,吹敷于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所,起效迅速。
眼科方剂:由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白青有“明目”的功效,在古代眼科方剂中也常能见到白青的身影。例如,一些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翳障等眼部疾病的方剂,会配伍白青与其他清肝明目、退翳的药物,如石决明、蝉蜕等。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清肝泻火、明目退翳的治疗目的,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
四、白青的矿物学基础
(一)化学成分
白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oh)),同时还可能含有少量的铁、铝、钙等杂质元素。碱式碳酸铜赋予了白青独特的化学性质和药用活性。在其结构中,铜离子(cu2)是发挥作用的关键成分之一。铜离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抗菌、抗炎等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化学结构中的碳酸根(2)和氢氧根(oh)也可能参与化学反应,影响白青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在酸性环境下,碱式碳酸铜会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