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
“对了,陆先生,我听康老说,想要实现天气控制器的军事战略战术需求,就必须实现三大技术。”
“您对可控核聚变、亚空间轨道飞行器(六代机),和量子计算机有什么建议?”
陆凡松了一口气,有首長担保,系统任务应该可以完成,就是不知道下次系统任务激活是什么时候。
应该快了吧。
不过,当听到最后的那句话,陆凡还是有些诧异。
然后才想起来,自己抄技术的时候的确提到过这些东西。
但如何解决,系统没提。
陆凡也只能空泛的说了几句,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关键在于磁流体的控制,第一壁材料,以及室温超导体材料的突破。”
“亚空间轨道飞行器关键是气动布局、斜爆轰变循环发动机和耐高温材料!”
“量子计算机在于激光铷原子冷却术,构建量子网络,同时要解决稀释冷却机。这项技术在我国属于卡脖子技术。”
“此外还涉及激光脉冲生成器,量子纠错qec-shor算法,超导量子电路,二级存储,室温超导材料,微纳米电机!”
不知不觉陆凡说了足足半个多小时。他惊讶发现,自己仿佛对这些知识有着很深刻的印象。
明明不懂,却能说的头头是道。
徐首长、王、孙、宋、康等院士也都在听,不过涉及到非擅长专业,他们就只能当个听众,完全不敢发表意见。
反倒是跟随宋老身边的汪淼,能跟上思路,时不时问了一嘴。
虽然他擅长的是纳米材料,但也对超导、量子计算机、可控核聚变也有所研究。
这越听,汪淼越觉得眼前这个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年轻人,简直就是个怪物。
他忽然觉得,自己好像被开除人籍了。
与眼前这位人相比,他这个碳基生物有些格格不入。
汪淼甚至怀疑人生,怀疑自己是不是弱智。
凭啥人家能精通芯片半导体、核电、材料等多个领域,一开口就是“学术至高前沿概念”。
而他呢,只能弱弱的专攻一个纳米材料,就差点心力交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