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仅学术能力强悍,而且在“大项目研发管理”方面,更是炉火纯青。
古早的大项目一般采用“直线型管理”,可陆先生居然用难度极高的“矩阵型管理模式”。
连章卑亥都惊呆了。
因为这种矩阵型管理模式,在军事指挥上相当于“大兵团作战”,非常考验领导者的脑力。
章卑亥越来越佩服陆凡了。
从这年轻人身上,他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劲头。
“战忽吗?还是在玩真格?”章卑亥摇了摇头,他看不懂,完全看不懂。
如果你要说他是在战忽,那那些来自西飞、成飞的航空人才又怎么解释?
航空人才是一个国家航空军事工业的宝贵生产力,将半数生产力投在虚无缥缈的空天战机上。
又有哪个国家敢有如此大魄力?
可如果你要说他在玩真格,那上千浑水摸鱼的医学生又如何解释?
这等大项目如此大张旗鼓,深怕别人不知道你在搞空天战机。
似乎更像是“星球大战计划”的翻版。
章卑亥分不清。
真分不清陆凡到底是在战忽,还是在玩真格。
而就是这一天,让今后的章卑亥领悟了面壁者的最高境界---薛定谔式面壁。
在当陆凡掏出早已设计好的空天战机气动布局设计图后,【气动系统】的研发人员都惊悚了。
“可变形鸭式大展弦比三翼面布局!”来自西飞一位航空院士满脸震惊,反复看着白帝空天战机的设计图,整个人都呆滞了。
他叫杨长盛,汤总师的副手,曾主持过对枭龙战斗机的气动布局设计,有着多年气动布局设计经验。
也是国内最权威的空气动力学专家之一。
之所以被调往陆凡的“六待机厂”,则是由于他年纪太大,无法胜任快节奏的j35六代机项目。
此刻,杨老彻底被陆凡的设计给吓到了。
大展弦比+鸭翼+可变前后掠翼+三翼面,单拎出一个布局都能让工程师头秃,更别说四个。
大展弦比和鸭翼、三翼面就不必多说了。
就单论可变前后掠翼的工艺难度,足以让任何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