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循声看去。
是一道熟悉的身影。
董仲舒。
亦是朝堂儒家一派的主导。
儒家,乃是受刘彻赏识,近阶段新兴崛起的一派。
之于所有朝臣,都是一个值得拉拢的对象。
潜力股。
毕竟。
同张家不同。
儒家与朝堂没有任何的根基。
且。
他们是完全依托刘彻发展起来的。
某种程度上,他们就代表着刘彻的意思。
不容违逆。
至于张家。
相比儒家,反而更加自由。
至少。
他们没有儒家一般的钳制。
“哦?董爱卿是觉得,张爱卿此计可行?”
刘彻故意开口。
董仲舒向右一步,不慌不忙道。
“陛下,臣亦是认为张家此计可行,一如臣刚才所言,眼看我大汉与匈奴已有一定的信任基础,若依张尚书此计,既有人假装投敌,以利诱之,又有我大汉之信誉保证,匈奴必然上当!如此,我大汉顺势围之,必能将其一网打尽!”
虽说董仲舒的话只是最浅显的对张伟的话照搬全抄。
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了。
其他人还会少吗?
又有不少人出猎力挺。
其中,以武将居多。
他们才是主战派的主体。
“陛下,臣赞同张家之决策。只是,计谋上需更多的打磨。就比如,我大汉该如何顺理成章地将其引入、又不被其怀疑的包围圈。一如张尚书所说的,我等士卒该在何处埋伏,又如何将其一网打尽。这皆是我等需要思考之处。”
又有一道朝堂前列的身影出列。
看似是对张伟的计划表示了质疑。
实则,其支持之意,不言而喻。
张伟顺势开口。
“陛下,臣今言击之者,固非轻进而深入也;将诱以重利,使其单于入塞,吾选枭骑、壮士阴伏而邀击之。吾势已定,或营其左,或营其右,或当其前,或绝其后,单于可擒,百全必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