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民间疾苦的原因,以及对匈奴的政策,还有施政方针,乃至治国理念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这次的会议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但争论双方的观点对这时的大汉而言,自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此事自然有难处,在后面推波助澜。
随着这次的会议举行。
张伟在大汉的地位已然怦然拔高。
甚至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其权势甚至在大司马霍光之上。
甚至能独揽朝纲。
在张伟辅政期间。
为大汉创下了大好的基因。
大司马霍光带兵北上,并没有对匈奴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北方虽然成功阻止匈奴继续南下。
可成效并不大。
远没当初张家对匈奴造成的毁灭性打击。
大司马霍光见自己的计策失败。
只能寻求张伟的帮助。
张伟在多方考虑之下,恢复了和亲政策。
打算和匈奴同修共好。
当然,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把匈奴再次打败。
而是他需要一个制衡大汉的存在。
他也不可能让匈奴为祸大汉百姓。
可也不能让大汉过得太安逸。
大汉要是过得太安逸,就有可能对世家以及门阀动手。
他既然想要将张家打造成千年世家,就必须放弃自己这点仁慈之心。
谁都可以当这个王朝的主人。
但张家家主的位置只能由张姓之人来当。
他自然得为张家考虑。
张伟回复大司马,让其和匈奴同修共号。
甚至恢复联姻政策。
大司马霍光在张伟的政策上并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而是按照张伟的指示,和匈奴重新达成了共识。
两者互不相犯。
同修共好。
不仅如此,在这次的会议之中。
大权在握的张伟,基本上坚持了武帝轮台罪己诏中所制定的政策。
推行与民休息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