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勺子炒菜。
走到弄堂口,几户人家已经坐在大树下的小桌子上吃饭。如今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谁家能吃顿红烧肉、烧条鱼就算是过年了。
“小孙,走吧,咱们去西弄堂吃饭。”
他们走进弄堂之后,小孙就把车停放在不起眼的街角里睡觉。
听到开门声,小孙赶紧擦了一把口水,坐直了身体启动汽车离开了这里。
拐了有两条街道,就来到了一处比较新的石库门建筑群。弄堂倒是宽敞了不少,也安静了不少。
“这是1938年建成的新式石库门邨,能在这里住的人都是有一定背景的。”
“这家私房菜馆的主人,还是挺有背景和手段的,厨师的手艺也不错,不熟悉的人是进不去的。”
“我是跟着大叔混的,还能混不进去?”
“你啊……”
小孙走在最前面,对一个坐在弄堂里吃面的老先生说了几句话,老先生赶紧起身,打开了一扇木门。
“郑书记可是有日子没来了啊,快请进,今天你们老有口福了,阿拉搞到了不少小菜,老新鲜的……”
张瑞跟着他们穿过几米的走廊,来到了一个古朴素雅的房间里。果然,无论在什么年代,总有一些有背景、有能力、胆子大的人靠着灰色的产业赚钱。
他们围着圆桌坐定,一个年轻的姑娘往餐桌上摆放了三套青花瓷的餐具,一碗清水,倒是讲究。
一个身着黄色绸缎面料斜襟上衣,一条黑色绸子裤的女人端着三杯茶走了进来。
女人说不出多漂亮,却很有风情,让人忍不住想爱的风情,上海话夹杂着苏市的吴侬软语,很是动听。
“那请用茶,郑书记老日子不见你来了,怕是把小店都忘掉了吧!”
“老板娘客气了。”
“这小姑娘老漂亮了,长得绝对是大英照会。”
“谢谢老板娘夸奖,老板娘才是风华绝代的艳丽佳人呢!”
“这小姑娘老会夸人啦,嘴巴就和抹了蜜一样,夸得阿拉面孔发红好伐!那先吃茶,阿拉去厨房看看。”
张瑞把三套餐具放在热水里烫洗了一下,又重新摆放好。
年轻的姑娘和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