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似道言道;“臣的意思是等襄阳的那边的消息”。
“蒙古人十几万大军已经围了襄阳,还是窝阔台亲征,由此可见,蒙古人亡我大宋之心不死,势必要灭了我大宋”。
“我大宋的国运如何,大部要看襄阳的局势如何”。
“所以,襄阳若是守得住,那么那个叫杨过的小儿,莫要说要什么节度使,待蒙古人退兵之后,不治他个大不敬的罪名,都算是他死守南阳那一战的功绩了”。
“但,若是蒙古人攻下了襄阳,我大宋的局势便大体向坏,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让他招兵买马对蒙古人牵制一二,封个节度使也就不打紧了”。
“等蒙古人退了,或罢免他的官职,或招到临安,还不是随陛下处置”。
满朝的文武大臣皆是侧目鄙视贾似道,事儿可以这么办,但话能这么光明正大的说出来么?。
如此光明正大的阴谋论,大宋朝堂,只因贾似道一人,就拉低了档次。
不过与满朝文武的鄙视目光不同,理宗皇帝在看贾似道的时候,却是双眼一亮:“贾爱卿,言之有理”。
“那就先稳住南阳来请旨的那几个人,看看襄阳的局势再说”。
……
且说,此次来为杨过请旨节度使的上书虽是谭跃文写的,但送这道上书的人却是杨过的亲随,他便是黄河四鬼中的老四钱青健。
此人与其三个哥哥相比,要相对圆滑聪明一些,所以杨过给他的任务就是,即便是拿不到册封节度使的旨意,也给我在临安等着,或许等一等,就能得偿所愿了。
……
其实请旨节度使的事情,杨过与完颜萍等人商讨过后,也是得出了差不多的结论,那便是理宗皇帝未必会同意这件事情。
所以杨过也觉得,能否得到节度使的官职,也要看局势恶化成什么样子。
这一刻,杨过与贾似道的想法一样,若是襄阳丢了,自己八成就能拿到节度使的官职。
只要成了节度使,杨过便相当于割地为王,到时候,谁又能拿捏得了这个心怀不轨之人。
还召回临安,开什么玩笑,真当他是岳飞孟珙那样的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