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能够达成一个平衡的时候,国防部才会安排进行批量生产。”文昊把他的要求和科罗廖夫讲明。
“瓦西里同志,目前,研究院已经研发出了一种大推力火箭,他的射程达到8000公里,当然他的误差也有点大,达到8000公尺。”科罗廖夫有点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不是吧,同志,8000公尺的误差在这个时空,已经相当牛了好吧,你以为是几十年以后的精确制导啊。说砸你家窗户,不砸你家门。
8000公里的射程,足够打到美国了。装上美国人喜欢的“大伊万”估计可以让美国人吓尿裤子。
“这么快啊,看报告不是说要到,1956年,能够装备部队吗?”瓦西里有点吃惊。
“那个瓦西里同志,小批量的样弹已经试制出来了,好像有点走偏路线了。”科罗廖夫有点窘迫的摸了摸鼻子,他觉得还是主动承认错误的好。
原本他和他的团队,考虑到,1949年苏联也有了自己的核弹,要对美国保持一定的核威慑,那就要用轰炸机带弹,飞到目标上空进行人工投弹。
苏联在战斗机的水平上来说,和美国保持在一个梯队,甚至某些指标还优于美国。轰炸机方面,始终是苏联的短板,没有一款性能优异的轰炸机,对于苏联来说确实是切肤之痛,这也是后边,苏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同时研发多款轰炸机的原因。
斯大林时期,科罗廖夫提出了,研发一款长程导弹,把核弹装导弹上,发射到美国的想法,以弥补苏联轰炸机航程不够,突击能力不够的尴尬。
斯大林同意了科罗廖夫的计划,可也没有放松对轰炸机的研制。用华国总设计师的话语,那就是两手都要抓,两手就都要硬。
经过几年的研制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大推力火箭,这个庞然大物,只能部署在铁路附近,用列车进行运动。被命名为ss6洲际导弹,全长:30直径:103(最大),最大射程:8000公里,起飞重量:300吨,制导方式:无线电制导,弹头重量:3000公斤,核弹当量:500万吨,命中精度:8000公尺,发射方式:地面阵地发射。
这枚导弹研发时,苏联的核弹才刚爆炸成功,所以当时的考量是,把苏联当时那个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