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康都快把‘你们赶紧走’写脸上了,看得王翠芬忍不住手痒,想抽他一顿。
自己想走是一回事,被儿女嫌弃, 又是另一回事了。
看谢建康催她买车票,王翠芬都懒得搭理他,只朝他翻了个白眼,自顾自的吃饭。
谢建康讨了个没趣,撇撇嘴,老实的不说话了,再说真得挨抽。
他可是被从小抽到大的人,直觉灵敏。
王翠芬想走的心思很强烈,但她心里还是有点放不下谢瘸子。
等到睡前,房间里只剩他们两口子的时候,王翠芬就提醒道:“健康和桂英两个,打小就没吃过什么苦。要是他俩今年都没考上,你也别替他们张罗,该去什么地方下乡,就去什么地方下乡。这俩孩子就该好好磨炼一下。”
谢瘸子不太放心,“好歹找个离家近的公社下乡。他们回家也方便。”
“有什么不方便的。现在他们下乡的条件,比晴晴他们当年下乡的条件,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王翠芬吐槽道:“这个苦,连晴晴都吃得下。建康他们两个有什么吃不下的。”
王翠芬还没真狠心到彻底不管。
她敢这么肆无忌惮,也是因为今年知青下乡的政策就会有变。
大批量的知青下乡,主要集中在68年到78年这十年间,最开始的时候,知青去的都是边疆或者最艰苦的地方,越到后面,政策越宽松,知青去的地方也越好,回城的路子也越多。
76年苏晴刚结婚的时候,知青回城的政策就已经卡得不严了。
今年政策再变一变,往后就是大批量的知青开始回城,知青工作的重点也从动员知青下乡,转移到知青的就业安排上来。那么多知青回城,工作安排也是个大问题。
重生前,王翠芬不知道未来这种政策的变化,看小儿子考不上大学,要下乡,把她心疼得够呛,晚上还偷摸哭了好几回。
她还一边哭,一遍闹着谢瘸子找人,给小儿子找个条件好的公社下乡。
因为政策原因,家里必须要有孩子下乡,谢建康本来就是小儿子,又在下乡的事情上吃了亏,王翠芬就格外心疼他。
花了钱跟人情打点了一通,结果没过多久,谢建康就开开心心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