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公里,你当这是小孩过家家呢?”
“别说96亿,就算是给我们96亿,又能怎么样?所有的关键技术储备就那么多,原本大家还在努力爬二楼,你倒好直接让大家爬三楼,甚至四楼,你这是在拿国家名誉、底线开玩笑!”
徐良知道开口质问他的是谁,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火箭动力方面的大牛。
知道自己不拿出点真材实料怕是不行了。
暗自抱歉:对不住了老先生,只能拿你来立我的人设了。
徐良本来就没想着他振臂一呼,大家就嗷嗷叫着跟上就是一顿闷头苦干。
被质疑是正常的,这才说明大家并没有盲目的进行追赶。
钱胜国看了眼陈局,示意是否他出面缓解下氛围?
陈局微不可见的摇了摇头。
钱胜国只好再次坐正身子,顺便给了徐良一个:你自己搞出来的事,自己看着办吧。
徐良自然看到了钱胜国的小动作,嘴角微微撇起一抹不屑的笑意,似乎在说:就这?想看我热闹,门都没有。
直接转身走到黑板上,开始板书。
很快一大块黑板被画满这才收手。
上面有简易的图画也有一连串的公式、原理。
大家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见到徐良出手后,就知道对方是有真材实学的,并不是啥都不懂的技术盲。
“诸位,这部分大家应该不陌生吧,相信大家想要攻克的就在这部分,火箭弹的点火动力装置以及多管路不兼容性。”徐良凯凯而谈。
技术专业性很强,听得在座的哑口无言,哪怕是花甲老者也是被说的一点脾气没有。
但随着徐良讲解的深入,大家都不觉开始拿出笔记本、掏出钢笔开始唰唰的写了起来。
花甲老者从开始的质疑,变的一严肃认真,从其眉毛不时的皱起又突兀的松开,便能看出,其已经被徐良提出的技术路线所打动,因为他短时间内找不出丝毫破绽,对方提到的技术参数、各项材料性能以及研发方向都十分的有依有据。
足足两个多小时的长篇大论下来,会议室中已经摆满了临时黑板。
“同志们,我不是一个不讲实际的人,如果没有百分百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