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可做。
再往大一步,岂不是可以做到全国产业链?
李书纪内心深信,别看徐良说的小心谨慎的很,这个产业链模式,未来瞄准的层级绝对是国家级。
还好徐良的根在东齐省,不然他们哪里能最先从中牟取这份发展的先机?
“小徐,你的能力我是知道的,不用担心什么,初心都是为了国家发展,没什么好顾虑的,毕竟摆在我们前面的路是未知的,需要有人勇敢的站出来斩荆披棘,踏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徐良闻言,点了点头,脸上十分认真的沉思片刻,似乎在酝酿措辞,实则却是暗自腹诽:
好吧,以李书纪的身份,相信已经知晓他在燕都进行的模拟实验其中一部分内容,他的马甲怕是早就暴露了,既然如此……
“咳~”徐良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认真道:
“我先谈一谈,目前省内实行的改革策略,整合地方产业优势,这是可行的,只是不能大包大揽。”
“盲目的进行合并是不可取的。”
“需要根据其产业特性进行拆分。”
“例如,我们贝州现有的国营单位,按照张主任的想法,是全部打包并入贝州集团的,当然并入进来,对我来说毫无压力,但是这样的头不能由我开。”
“兼并虽然也符合市场发展行为,但是盲目的兼并并不是最好的办法,那什么才是?”
“没错,就是产业大分工,根据门类分工,进行产业细化拆分,不再让工厂像之前那样大包大揽,而是投入全部精力深入钻研某一个小的分支产业。”
“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我们贝州集团其实现在正在进行相关的布局,这点贝州县工业局领导与市工业局领导应该对此有更深的认知。”
“还是以贝州动力无限责任公司为例,我们的战略布局是主抓核心技术,例如发动机制造技术、整车控制系统等,至于其余的零部件则转交给与我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的外厂生产,我们以合适的价格收购所有零部件,最后进行组装。”
“当然现在我们分出去的整车零部件还很少,但是未来,我们会逐渐把除核心技术外的所有零部件都外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