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长期高于劳动所得,这个社会必然产生劳动挤出效应,这个社会必然丧失创造价值的能力。
事实上,港城六、七十年代那种创业和创新的能力,在1983年之后消失了,港城不再像一个工厂,而更像是一个赌场。
虽然金融圈和娱乐圈得到港城黄金时代发展。
再次,笔者研究港币历史沿革的时候,感到非常沉痛。
长期以来,中华家人和港人对1983年发生的事情近乎麻木。
鹰国人不愿意港币成为一种具有独立个性的主权货币,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鹰国人担心港币拖累鹰镑;
另一方面,港币米元化有利于鹰资顺利从港城撤退。
中华家对港币没有感觉也是可以理解的,1983年的中华家还不明白何谓货币主权,更何况介入中鹰谈判的不过是一群幼稚的外交官而已。
但是,港人则不同。
港城人中,确有精通货币的精英,但他们集体沉默了。
历史的阴差阳错,就发生在1983年。
港城在确定政治主权归属后,经济管理主权反而遗失了。
其中,最要命的就是货币主权。
1983年的港城汇率改革,为港城日后的衰落,埋下了历史性的伏笔。
笔者对1983年的中鹰谈判评价很低,中华家太幼稚,鹰国太自私,他们没有认真地照顾港城的未来。
睿士人对金融的理解和把握确实处于极高的境界。
他们拥有自信、淡定、大气、从容、决断的独特气质,这是值得港城人认真学习的。
当然,这一点也是中华家应该认真学习的。
港城在1983年完全放弃了货币主权,中华家也在上个世纪末丢失了部分的货币主权。
港城需要重拾自信,找回自我。中华家何尝不需要深刻反省,进行义无反顾的改革。
一个泱泱大国,如果无法拥有一个象样的主权货币,还谈什么大国崛起?无法管理一个独立的主权货币,根本就没有资格说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
软妹币早就应该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了!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