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需要的律法“人才”来讲,“以律法为要一板一眼”是最不能要的。
这是极为笨拙的。
当一个官或者将,处理关系,要是没有自己的主见,那将是灾祸。
比如韩信。
想到这个人,刘邦眼眸之中闪过寒光。
本来郦食其单车独骑说齐成功,可韩信却在蒯通的三言两语之下,脑子拎得清的时候想的明白的不打齐国居然就变成打了,一个一句功夫不如郦食其的实际之求;
外加一个灭齐之令“未停止”的“师出有名”,于是,韩信用自以为是的理解加速灭齐。
而齐国的田广恼怒烹了郦食其,一个可用之臣就这样没了,但这不是让刘邦重视忌惮的点位。
一个可用之臣没了,还有下一个。
可,在这场灭齐战争中,七十多座城就这样快速拿下,尤其,这样的神将年纪却正华,
这一下子让刘邦把自己之前忽略之处回忆起来,并进行了联络。
自己怎能不对这样一个人戒备呢?!
当不明所以的时候,自以为是的“一板一眼按自以为是的规矩”,那绝对是蠢货的“灵机一动”!
韩信自以为展示自己的速战速决用兵如神之英勇,一定会在刘邦眼中能超过郦食其,彼时,亲王之位触手可得……
但,却让刘邦一下子对自己升起了深深的戒备之心。
这样做的破坏力要是放在关键之处,比反汉的有心之人的绞尽脑汁还要对自己不利啊……
张良在一旁对于天幕中孟棠如此介绍“观点展示”的时候,对这样的考察手段极为欣赏。
人的灵活从脑海中的所思所想而挥发出,而这位孟棠姑娘所讲述到的“观点展示”正是促进人们多思利害的有效之径!
孟棠继续说道:“
……法律,它是一门社会科学,很多时候,它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的答案。
那在这个时候,各个立场有各种学术观点,那评价的标准变成了什么?
是谁的论证理由更加充分、更加能论证出自己的结论,让别人能够相信和支持自己的这个观点。
所以很多法律讲师都一直在说,法律人的看家技能是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