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彖》传是:“《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亭”。对这段话,王强的注释是,“丽犹着也。各得其着之宜。”简明扼要,十分恰当。古文离字为多义词,有分合二义,此处释为丽,丽即附着之义。《离》卦的卦象是上下二卦皆为《离》,一阴附着于二阳之间,象征火,火为明,两火相继,即两明相继,是为重明。重明象征高挂于天士的日月,白天日明,夜里月明,二明相继,以重明照临人间。同时,百谷草木则附着于土地而生长,万物亦皆有所附着,而各得其宜。但《离》卦卦象启示人们,不但明以继明,而且阴附于阳,阴顺乎阳。二爻为阴,其位中而且正,五爻亦得中。虽阴居阳位为不正,但《易》道中贵于正,无中不正。正因为“柔(阴爻)丽乎中正”一柔顺而居于中正之位,故而亨通。所谓重明,是说日与月在中正的正常运行中照临四方,万物赖以生长发育,天下得以文明。上下皆明,故日重明。
《离》卦一面反映日月重明的天道,一面又反映出圣人自天道悟出的“继明”治世的人道。《象》辞所谓“明两作,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即是这样。大意是:从两明相继而来的卦象中,君临天下的圣人悟出,治世之道为日月相继,明而继之以明,以明明之德惠及人间,前后皆明,是为继明
细看《离》卦卦象与《彖》〈象》辞,可以看出,所谓“夫大人者与日月合其明”的涵义,大体如此
《礼记大学》所说“在明明德”“明明德于天下”等,大约来源于此。
附带说一下,《周易大传新注》认为“有德无位为大人,即大德大才之人”,恐是误解。不但于全经中许多大人之义不合(详见前文),仅就《离》卦《彖》传来看,也很清楚,有德无位的贤者(如颜渊),自无由照临四方而化成天下。必须有其位而立乎中正者,始可言此。另外,该书又袭用来之德说,以为“《离》卦卦体,上《离》下《离》,《离》为日,是太阳今天升起,明天又升起,继续不断,永远如此。”把重明看作重日,而不取《离》为火、为明之义,且置“日月丽乎天”及“继明照四方”之明文于不顾,恐有失孔传原意。孔传原意很清楚,自然是《乾》九五大人与“日月合其德”的观念的延长。解《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