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兰芳的行动已经到了总攻阶段。
自从石坚看到了钟明递上的材料,明白了钟明的想法之后,就老想着怎么让自己儿子也挂个名。
可他又舍不得给儿子谋划好久的兰芳。
为了这事,前半辈子一直在想办法揽权的石坚开始放权,他宁愿降低自己在茅山的话语权,宁愿放弃自己一生追逐的东西,都要给儿子安排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他看来,这是石少坚的立身之本。
说起来也得感谢钟明,就是他这几年的折腾,让石坚见识到了更大的世界,神州虽大,但千百年来三教争来夺去,各方势力复杂交错,如同一团乱麻,想要理清,那是绝不可能的。
而钟明与洋人争利的行为,给了石坚灵感。
在想通的那一刻,石坚知道了什么叫做醍醐灌顶,什么叫做一念天地宽,久未动摇的修为关卡也有了松动的迹象。
石坚敏锐的感知到,这是机会。
从那以后,他就一直游走在三教上下,或威逼、或利诱,用他惯用的手段阐述自己的想法。
他想要让三教摒弃前嫌,合力对外!
他要让众人明白,神州之外,天高海阔!
三教说到底都是自家人,打生打死争那点家产实在太小家子气了。
石坚想的是,扩展边界,向外发展,听说外国有个什么天堂,他也打听过了,外国人平常也不烧纸钱,他都不知道天堂里的人花什么。
这很明显就是满清、蒙元那种游猎、游牧民族早期的以物易物的社会形态。
这是蛮夷啊,是落后啊!
三教祖师最根本的想法,不就是教化万民吗?
现在外国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做为一个显赫大教,当然有责任、有义务去拯救他们。
想通之后,石坚的心里沉甸甸的,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放眼神州,遍观三教,除了那些闭门不出的老怪物,谁还能有自己这样的眼光,自己这样的魄力?
别的不说,就单论修为,他石坚也是三教领军人物,这种事做起来有难度,而且很难,但是!
石坚自修道以来,还从未怕过什么。
他心中渐渐生出一种“虽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