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回到家之后就开始写‘表扬信’。
他在信中着重强调易中海是一名八级钳工,四合院的管事大爷,因为没有儿子他视贾东旭为亲子,手把手的教他钳工技术。
贾东旭的母亲张翠花和妻子秦淮如当年贪图农村的土地,没有迁移户口,如今的户口还在农村,导致全家仅有贾东旭一人有粮食定量。
易中海发扬帮扶精神,每个月定期在全院为贾家举行捐款活动,红星轧钢厂工作的每人一块,不在轧钢厂工作的每月五毛,包括三个贫困户也是如此。
不仅如此,易中海还为街道办和派出所着想,不想让他们太辛苦,院里大凡小事,都不允许找街道办和派出所求助,要三位管事大爷解决。
在易中海的领导下,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几乎年年是优秀四合院,希望报社领导将易中海的先进事迹广为传播。
写好之后,张建华又检查了一遍,然后模仿阎埠贵的字迹重新抄写了一遍。
他之所以不找街道办和派出所,就是怕他们轻拿轻放,批评教育就完事了,只有把事情搞大,处理才会严厉。
次日,张建华悄悄的把信寄给了京城日报。
信件寄出之后,张建华开始期待这件事的后续处理结果。
……
“张主编,您看这封表扬信。”编辑李林信递给了主编张斌。
“表扬信?是什么好人好事?”张斌随手接了过去。
“您看了就知道了。”李林的语气有些奇怪。
张斌好奇的看了起来,很快他就发现了,这压根就不是什么表扬信,而是举报信。
“小李,你觉得这种情况是特例还是普遍现象?”张斌放下信纸道。
李林想了想道:“举报信所列举的事情可能有特例,但为了优秀四合院,欺上瞒下的现象恐怕就不是个例了。”
张斌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然后道:“你亲自带人去看一看,根据调查情况咱们再做处置。”
他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新闻爆点,也是基层治理的灯下黑,作为一名有责任的新闻工作者,他有必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李林也很好奇举报信上所说的,当天便带人去了南锣鼓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