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反对派及时铲除,为自己铺平道路。此时她已经对中宗毫无顾虑。
事情可不像韦后想象得那样简单,韦后一党把持朝政,已经使得朝中乌烟瘴气,怨气冲天。
这一年春天,中宗遣嫁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弃隶缩赞和亲,指派纪处讷送金城公主,纪处讷以身体不好不能远行为由推辞不去。中宗又改派赵彦昭担负这一使命,赵彦昭当时任中书侍郎,依附于韦后,官拜宰相,他怕出使时间太长,因为吐蕃路途遥远,到回来时宰相的位置被别人取而代之,他也不去。
司农赵履温对他说:“公官为宰相,而持节出使吐蕃,岂不是大材小用?”
“那我应该怎么办?”赵彦昭问计于赵履温。
赵履温便代他向安乐公主请求留在京城,安乐公主答应了。
中宗无奈,只好派左骁卫大将军杨矩送金城公主入藏。
这件事对中宗刺激很大,他以一国之尊皇帝的身份,却指挥不动宰相,心里非常不高兴。
中宗也知道,纪处讷和赵彦昭都是走韦后和安乐公主的门路当上宰相的,他们在朝为官,只看韦后和安乐公主的脸色行事,根本不理会他这个形同傀儡的皇上。
从这之后,中宗才对韦后、安乐公主一党忌讳起来,想到早就有人劝告,应该早点对她们加以限制,但是,看来似乎为时已晚……
公元709年的暮春,潞州各地从山东涌入一大批逃难灾民,节度使吴勉和三郎商量,决定接纳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居然认识了太行山上白云观的玄真道人,他本名韩礼。
韩礼有一段很曲折的人生经历,他原是山东齐州刺史下辖一个武将,只因与前太子李宏有瓜葛,被迫辞官归隐山林,数年来他一直钻研玄学、天文学和星象学。通过张暐的介绍,韩礼召集了旧部,特别是山东、山西南部的各地英雄豪杰,加上河南北部的很多英雄,纷纷在韩礼和张暐的联络下,投到了三郎的麾下,一时间,潞州节度的督军府人才济济,有文有武。
公元709年初秋,朝廷下诏书,要求所有外放的王爷于十月底回到京城,中宗协同皇后要举行祭天大典,此时,韦后垂帘听政已经一年有余,朝廷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三郎的心。
通过了解,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