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于兵法谋略却是差强人意,基本帮不上吕布的忙罢了。
“啍!”
果然,一听吕布提起陈群,郭嘉就火大。
“陈群那小子,仗着家势,天天在书院指手画脚,我们所有人都最烦他了!”
“所有人?”
“当然,荀家叔侄,辛家兄弟,钟繇,徐庶,赵俨,淳于琼,所有人!”
说起书院的事,郭嘉猛然惊呼:“不好!今日是汝南许子将到访书院的日子,若赶不回去,必定抱憾终身!”
“汝南许子将?许劭?”
吕布听到许劭,许子将的名字,顿时心中一凛。
许劭,月旦评!
若说东汉末年,想要出仕做官,最首要的前提是什么。
不管是官宦子弟,还是平头百姓,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声望!
这年头,可没有科举考试,朝廷取士,靠的察举制。
所谓的举孝廉,便是大汉察举制中,最知名的一种方式。
而要获得举孝廉的资格,首要考虑的,便是声望!
那么,在东汉末年,最快获取声望的方式,又是什么呢?
月旦评!
汝南许氏月旦评,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
也就是说,若得许劭在月旦评上,给出评语,便相当于一只脚,踏入了大汉的朝堂。
吕布记忆中,最好的例子,便是曹操。
原本许劭给曹操的评语,乃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可在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篡改下,成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于是乎,曹操的声望,一下就追平了袁绍。
甚至,犹有过之。
曹操的声望,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天下,引得天下的英雄豪杰,纷纷投奔到他的麾下,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许劭。
所以,郭嘉有如此大的反应,便很好理解了。
天下英才,数不胜数,许劭的月旦评,一月一次,通常情况下,一次只评一个人。
有时,许劭心情不好,还常常取消。
也就是说,一年下来,最多,也不过十余个幸运儿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