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未来养殖场建设起来,你们凭自己的努力和工资,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住房绝不是难事。”
“你的兄弟姐妹若到了合适的年龄,我也尽量通过父亲的人脉帮忙找到合适的工作。不一定多高级,但稳定收入总是有益无害的。”
“另外,当我离家期间,你记得好好照顾一下秦岭,毕竟她身边没有男性亲人的保护。”
“安然,我这一生最大的感激之情也不过如此了!”李奎勇深知这位好友为他付出的巨大支持。能够迎娶如意的媳妇,获得这样的机会,皆因眼前的兄弟相助,“你托我的每件事我都会尽心完成,我这颗心都是你的!”
“兄弟,生命宝贵,留好它来照顾媳妇儿和家人。”李安然後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的日子还会更加美好,咱们的日子会很长的。”
为了表达忠诚,李奎勇并非仅仅是说说而已!
从小在胡同和街道混大的他,很清楚天上的馅饼绝非轻易可得。
李奎勇确实有几个知己的朋友,例如已故的好友小明。两人的关系相当铁。
另有一位叫钟跃民的朋友,自学生时代便相识,成年后交往甚好。
两位朋友对李奎勇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
小明差一点连累李奎勇一起卷入一场与大院子弟争斗导致的不幸中。尽管平时友情深厚,却对李奎勇及其家人的实际困难没有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相反,每次到访,李奎勇的家中总是尽量款待他。
钟跃民比起小明稍好些,按照原着设定,他与高月共同创办了餐厅,生意非常成功。后来得知李奎勇患上严重疾病后,主动将店内赚来的两万元拿出来打算给李奎勇治病。虽然这样做很难能可贵,但他为何只在关键时刻才伸援手呢?
李奎勇曾提及,过去二十年钟跃民从未登门看望过他。这难道是因为不了解李奎勇的境遇或不知道他所需要的帮助?
诚然,俗话说“济急不济贫”,但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
尽管钟跃民确实救过李奎勇一命,不欠他的情。然而既然能在病危时捐出两万巨款,凭借他的社交网络与家庭资源,难道就没有能力提供更加长久有效的支持?
---
以上即是我根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