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大志未酬。关羽是第一个发现他才华并认可他的人,将他冠以“卧龙”的美誉。
因关羽的认可,付仁毫不犹豫提议与糜芳及关羽结拜为兄弟。两人欣然同意,认为这一举动意义非凡。而年轻的关麟,被这种突如其来的兄弟情搞得措手不及
在一座大宅的幽静后院,冬日菊花盛放。桌案上摆满了佳酿和祭品,案前矗立着一幅威严的形象画像。
“嗒、嗒”,脚步声中,几个人恭敬地拜伏在地面。
张宇(糜芳的化名)、李涛(傅士仁的化名)和王浩(关麟的化名),依次自述来历:
——“我李涛,字文博,出身于燕州广安。”
——“我张宇,字德信,来自东海郡朐邑。”
——“我王浩,字云翔,生于并州解县。”
仪式随之展开:
三人宣誓同气连枝,共赴国难,忠义天地可鉴。随着仪式进入高潮,张宇首先发言:“今日我们三兄弟在此相遇相知,春风得意。祝愿未来报效国家,共创辉煌。”
第二轮跪拜时,王浩有些词穷:“希望咱们一起发财、功成名就!”
最后一拜则充满深情与决心,由王浩带头表达:“从此不离不弃,肝胆相照,天地见证我们的友谊!”
结义之后,王浩感到多了一份责任。
但接下来的讨论更让众人兴奋,李涛承诺全力支持王浩的各项计划:“贸易之事交给你全权指挥。无论土地还是资金需求,大哥都能搞定;人手不足也没关系,江陵公安两地可以抽调数千精锐辅助你。”
这一刻,一个从未被认可的年轻人感受到了兄弟情谊带来的力量,决定用商业扭转乾坤,实现人生逆转。
回到现实中的挑战,在荆州的一个官邸中。
曹操正在深夜思考治国方略,他的左右手下程颖带来了儿子们的两个方案:
- 儿子曹辉提出的新制度;
- 曹林关于军户改革的提案。
这两个提案对稳定政局都极具价值。
曹操询问程颖的意见,并透露选择困难的真实困境,指出他需要一个真正忠实的建议。程颖沉思片刻后回答:“臣以为二者各有千秋,应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