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的故事:
在辽阔的平原上,要围困几万兵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车阵只能挡住正面攻击。一旦骑兵从侧翼插入,或者背后突袭,车阵便脆弱不堪。此外,连弩的有效射程不过三十余步,只要敌人能接近至适当距离,使用弓箭以弧形射击,就能破坏整个车阵体系。
面对如此情形,郑翔非常谨慎。他的对手是山西老乡刘毅,这让局势更加复杂。为了应对这一仗,郑翔反复研究了战术,并准备了几套应急预案。他不仅演练如何用木板助骑兵跃过敌人的车阵,还准备了一支涂满油脂的敢死队,打算用火烧毁敌人的防御。
然而,这些精心规划的方案最终都成了泡影。当两军交战时,对方军队侧面的一千士兵突然转头面朝敌军骑士,胸前的护心镜反射出强烈的光线,瞬间致盲了来袭者,造成了巨大的混乱。骑士们在无法看见的情况下,马蹄相互践踏,很快全军覆没。幸存的骑兵刚反应过来,就迎来了如暴雨般落下的弓箭,几乎无一例外地倒在了战场上。
主战场也是如此,刘毅似乎早已预料到郑翔的策略,车阵提前转动位置,让射手站在更有力的位置。他们穿着统一的亮光铠甲,护心镜射出的光芒令敌兵短暂失明,在这一刻间被无数羽箭贯穿身体,死于非命。随后,手持强弩的士兵迅速推进,在阳光的帮助下进一步压制敌人,连续发射连弩,使曹军难以抵抗。
一切都发生得极为迅猛,从光线致盲到弓箭齐发再到强弩爆发,几乎没有留给敌军多少反应时间,使得这场胜利如同迅雷一般结束。当败局初现,郑翔立即下令撤退,但因敌方后续猛烈的追击与持续的强光干扰,最终还是陷入一片混乱中。
郑翔和刘毅曾在会面时畅谈良久,没想到战斗过程竟如此短促且狼狈。尽管遭受巨大挫败,郑翔依旧保持冷静。他在反思这场败局的同时,想起了一件事——刘毅曾提到过的那种“反光”的装备是如何发挥其独特效果的。这种装备由一位智者精心设计,并经过不断改进而成。通过亲身试验,刘毅发现自己佩戴后的战斗力大幅提升,甚至可以同时战胜数倍的敌人,这让他意识到其中的关键在于那护心镜的特殊反光功能。最终,刘毅掌握了这一装备的核心原理,并运用在战场上大获成功。
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