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的格局你们不懂 > 第393章(4/5)
孙策的关注。孙策坚持认为通过强硬手段让这些贵族屈服,以确保永远不再反噬自己,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血亲孙权早已看出兄长统治方式所带来的隐患:

    真正的仇恨并非可以被压迫消除,反而会如根般深深扎入土地之中,进而滋长更为深沉的愤怒。为了让孙家的基业长存,十五岁的孙权开始接触这些地方名门望族,并在孙策与他们发生冲突时积极斡旋,寻求共同认可的解决方案。

    渐渐地,江东的显赫家族也开始倾向于支持更加平和的年轻一代掌管这片土地。

    毕竟孙策代表着强力派别的入侵,而孙权才是维持秩序的关键所在。随后几年里发生了三桩惊天动地之事,这不仅令孙策失去士族、朝中要员乃至民众的信任,同时也引发了更大的危机。

    事件之一是有意投效曹魏的许贡;

    第二个是善于迷惑人心道教大师於吉;

    最后就是被视为不敬之人的隐居学者高山(高岱)。据言称,许贡密告曹操,意图借皇帝圣谕将孙策召回京城,一旦孙策违抗则等于公开叛乱。这份上奏为何落入孙策手里?原来是一些大家伙得知风声故意为之;至於吉,其长期活跃在当地,深受群众爱戴,直到被控扰乱民心方才遇害;至于高岱的故事更是错综复杂……有人特意制造隔阂使他们互相误解,最后导致高岱死於非命。显然一切都被安排成了阴谋。

    不久后,庐氏族的后代陆逊摇头表示这些事件中藏着巨大的内情。“当时许多江东贵族包括我们已经暗中图谋取代孙策并扶植更具亲和性的孙权!”。 许贡给朝廷写密报,提出用皇命诱召来铲除异己。然而那份书信又如何恰巧落在了孙策手里呢?原来是当地世家得知此消息后故意透露出来设计了一套圈套想逼迫孙策杀了这位名声斐然的人以动摇他的地位和民心。关于於吉和高山的事例同样如此。

    \"哎,\"叹息不已,陆逊说出了实情,\"他们的死激起了所有江东人士反对孙策和他的追随者的风暴,下一步就轮到直接行动除去这位霸主!\"

    于是,“顾、陆、朱、张”以及 “虞、魏、孔、谢” 共同制定一个详细方案: 借助于与孙权的关系让后者提供准确情报并约定时间地点将哥哥单独引出进行刺杀

    孙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