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那个大池塘边,他突发奇想,不知道这个池塘能装多少水?要不把蓄水区里的水弄进来试试?
这么一想,他都有些迫不及待地兴奋起来。
等到了中午,苏豫才从空间里出来,拉着板车往红薯地那边走去。
拖拉机耕地,那效率是真得高,一上午时间,沈云川就差不多耕了十亩地。
看到苏豫居然这么快就把红薯苗弄来了,沈云川是又惊喜又好奇,“苏豫你行啊,这从哪弄来的?”
“从公社农技站那边拖了一板车,联系了省农科院的同志打招呼,回头省农科院也答应给咱供一批种苗。”
沈云川冲着苏豫竖起了大拇指。
一板车红薯苗种下去的活不多,田埂上本来就有不少看热闹的,众人七手八脚的,没一会就将活干完了。
红薯皮实,早一点晚一点种没太大关系,何况移栽下去的是空间里已经出了苗的,追上正常的生长周期应该问题不大。
农村人对粮食的感情是深沉的,看到了一片种下去的小苗,似乎就看到了希望,不管多少,总算是一个新的开始。
晚上的时候,苏豫又悄悄地去到了村外那个巨大的蓄水池边,试着把水搬一些到空间的大池塘里。
当大池塘的水装满的时候,蓄水池居然退下去了半米。
有效果就行,总比它慢慢蒸发要快一些。
接下去的每一天,苏豫都去公社叫上几辆马车,在镇外的小树林那边,装满了红薯种苗运回大队。
空间里的二十亩红薯地,在清空后,又专门催生育苗了几批,直至带着第三生产小队的社员们把那清理出来的三百多亩地全部种上了红薯。
因为这些红薯苗本身都带着一些母土,而这些母土又潜移默化地改良着田地。
天气渐暖,红薯生长地很快,简直是一天一个样子。
村民们每天都要来看一看,似乎不看一下,心里就缺了些啥一样。
一个星期后,县里的交通和电力部门一起来了元宝大队,确定了修路和通电的方案。
公社还在通往元宝大队的路上拉起了横幅,“奋战六十天,修好满意路!”
有市里汪书记的直接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