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七八:开局一片田到华夏腾飞 > 第2章 亩产八千斤(3/4)
放在七十年代,亩产几百斤是正常的,亩产千斤就是高产了。

    赵玉贵看了看妇女主任田腊梅,田腊梅摇摇头,“我没啥说的。”

    目光最后又落到了苏豫身上,赵玉贵象征性地抬了抬下巴,原本以为苏豫不会说什么,却不料苏豫竟然开口了。

    “我研究过咱们元宝村的土壤,它非常适合种红薯,咱们这个地区的气候,也就是淮河靠北一些,如果合理种植的话,可以做到一年两熟。”

    所有人的眼光都刷地落到了苏豫身上。

    这小子平时都是蔫了吧唧的,说他是懒汉子一点也不冤枉他,啥事不做,除了看书,就会吃闲饭。

    让他做个知青点负责人也就是挂个名,一则他是73年的老知青,二则又是大队书记的姑爷,现在大队的知青拢共也就十六个人,平时知青们其实都是沈云川在管着。

    如今考上大学都要走了,突然说出来的话,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赵玉贵皱了皱眉,红薯他们这里也会种,但大多就是在偏僻或者不成用的小地块上种一些,他有些疑惑地问苏豫。

    “那依你说的,两茬红薯该怎么种?亩产量有多少?”

    “3月种的7月底收,7月底种的11月收,头茬5000斤,二茬3000斤。”

    苏豫老神在在地说着,事实上他前世确实研究过元宝村的土壤结构,元宝村属于浅山丘陵区,其特有的土壤、气候条件最适宜红薯的生长。

    同时,他也专门培育过一种红薯品种,就叫“元宝红薯”,甘甜适口、品质非常优良。

    考虑到这个年代的农业条件,他说产量的时候还故意说少了。

    不过,听苏豫说出一年红薯亩产总量8000斤的时候,除了沈云川,其他人都哄堂大笑了起来。

    连建军笑得直抽抽,“你说啥胡话,亩产8000斤,打个三折也有2400斤,别说增产百分之三十,翻个倍还多了,咱元宝村那是要放卫星啊,哈哈哈!”

    赵大中苦笑着直摇头,只有这书呆子能说出这种话。

    张同富也笑得很开心,这个笑话不简单,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苏豫,要是你真种出来这亩产8000斤的红薯,我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