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贸易量会是一个怎样巨大的数字。
这是朗山向南的发展规划,向北则是工业区,未来的目标是向北望靠拢,这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就是扩建北望到朗山的公路,要高标准、高规格,起码是双向八到十车道的那种。
如果从新郑市到北望市也能建设这样一条公路,那朗山融入北望,北望融入新郑的总体格局就会形成,便捷的物流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投资,北望乃至朗山何愁不会起飞!”
作为重生归来的苏豫,自然知道未来的发展是个什么样子,这样的规划能让北望和朗山迅速地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会少走太多的弯路。
这种高屋建瓴的思路,顿时让安永亮和岳奇峰叹为观止,俩人同时一拍大腿,“成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干了!”
所以,截止1979年年底,从北望到朗山,在到宝堰公社,简直就连成了一片巨大的建设工地。
北朗特级公路、北望新城、北望南城工业园区、朗山新城、宝堰农资大市场同时开工。
这个年代的拆迁比后世要容易的多,建设队伍除了本地的建筑公司,也进驻了很多神秘的建筑队伍。
段成君的汇报材料,让三号首长的目光也非常有兴趣地经常审视北望地区的发展模式。
这使得从京城到省府的资源,有针对性地向北望地区大量倾斜。
这种积极的探索,因为有苏豫的存在,而成为了一种必然,所有大佬们都非常希望尽快能看到一个令人兴奋的结果。
宝堰的农资大市场虽然还在建设之中,但全力以赴建设的几家高中低档宾馆,在年底前都相继完工。
这个时代的宾馆谈不上豪华,但相较于普通的旅社,配套设施都已经算是非常完善了。
几家宾馆刚一开业就爆火,各地来112工程提货的车队都有了不错的食宿安排,大宝山的旅游资源也隐约有了冒头的迹象。
外面热火朝天的景象与安宁的元宝大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如今元宝大队社员们的小日子,那叫过得一个美。
今年的粮食又是一个大丰收,产量让社员们一个个惊叹不已,好在有去年的红薯高产垫底,也都知道是苏豫提供了好种子的结果,所以也没有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