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来还没脱粒的稻谷,郑则抓着稻谷一把一把地甩打在谷桶里的木梯面,谷粒在撞击下纷纷脱落桶中。
周舟和郑大娘搬出闷了两天的花生,摊开晾在院子里,花生已经晒得半干,周舟掰开一个看,里面的花生缩小了点,吃着还是有不少水分,嚼着有些甜。
这时武婶子上门来找,手上还提着一个小篮子:“真好,都在家呢,我煮了花生带来一起尝尝。”
郑大娘笑着说:“哎呦,好不容易种出来的,自己吃着就行,还怕我们家没花生吃不成。”
“知道你们有得吃,还不是宁宁,吵着要我一定带来叫你们尝尝,说这是他种出来的,可把他得意坏了。”
周舟接过篮子,十分给面儿地掰开一颗吃,盐巴也撒了,香糯咸口,“好吃咧,婶娘,宁宁怎么没来?”
“和他阿爹上山去了,每次下完雨就想上山打猎。”
“若不是上山,他都自己带花生来显摆了。
好吧,好几天没见到宁宁了,两位长辈在聊天,他便去篱笆空地和郑则一起打稻谷。
武婶子今日不仅仅是为着送花生来,她还有事要找嫂子商量。前段时间阿勇从山上回来,一进门就生气地说村里有小子跟在儿子后头献殷勤,骂骂咧咧的,听得武婶子心头一跳,尤其听得他说,儿子看着并不十分乐意的样子。
武婶子是希望儿子成亲,但他自个儿不喜欢那也不成。
夫妻俩人当即商量,与其提心吊胆怕有人上门提亲闹不愉快,不如先发制人,把只招上门女婿的口风先撒布出去,毕竟人家奔着娶夫郎的心思来,到时恼火着离开,保不准会在背后说坏话。这样一来,让那有念头的人上门前先掂量掂量,对双方都好。
郑大娘:“这有什么难的,我去村里闲聊,顺嘴的事。”她话音一转,说:“你俩真想好啦,若是将来宁宁有心仪的人,人家不愿意上门,那不还得再闹一通。”
武婶子摆摆手:“我巴不得他有呢。”
“唉,说到底,我俩还是舍不得他,想留在身边了。”
郑则不让阿爹动手,自己打了一天的稻谷,晚上手臂阵阵泛酸,周舟心疼地烫了布巾给他热敷,用力帮他揉捏手臂,十分卖力,捏得身上都发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