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扬,除了镇上学子和周边村落的耕读人家,还吸纳了其他镇上慕名求学的人,其中不乏富人子弟,“他们的香囊、荷包,扇套等刺绣物件无一不精致。”
在同个书院读书,身穿同样的衣服,有钱人家便靠贴身的精致物件彰显富贵,划分阶级。绣得越好卖得越贵,富人越喜欢。
“之后你会发现,手帕发带实在简单,小娃娃的围嘴,夫人们的云肩,姐儿哥儿的腰封,这些个刺绣才叫五彩斑斓,技艺精湛。”
周舟把去书肆找画集的打算跟月哥儿说了,“月哥儿,你要好好绣,就算将来和爹娘一起生活,你能挣钱,小阳的媳妇儿也不敢说你。”
月哥儿点点头,凑到周舟耳边小声说:“我有一些私己钱。”他在草市卖出的帕子和发带,阿娘说挣到的银钱都归他所有,“我也想多买点绣线,粥粥,若是下次你去镇上瞧见,也帮我带一些好不好?”
“好。”
两人在屋里一边绣一边讲话,突然听得唢呐丧乐声响越吹越近,两人对视一眼,起身跑到院门看。
天热易生异味,加上和三婆婆同辈的人大多也已经离开,前来吊唁的人不多,停灵一天后,林树家出殡了。
周舟和月哥儿看见小树扛着灵头旛走在前面,身后是抬棺的村民,乐班师傅跟着吹吹打打,送葬亲友紧随其后,哭声呜呜咽咽,一旁有人拿着篮子不停地挥撒纸钱。
院里的周婶子对郑大娘说:“唉,三婆婆临了临了,还为小树和方素做打算呢,没走在中秋节前,让一家人好好过了节;也没赶在秋收时,一点不耽搁别家割稻谷,真是操劳一生。”
几张纸钱随风飞扬,卷着上旋,又悠悠落在两个哥儿脚边。
周舟望着出殡队伍走远,喃喃道:“三婆婆,她给我吃过一个烙饼。”
晚上,周舟和郑则点着灯,坐在房里一起算钱。
赵家那头猪他们分了二百零四文。
中秋节杀的那头猪分了五百八十文。
拿到集市卖的鸡蛋大概有五十几个,当日卖得五文钱两个的好价,偶尔遇到讨价还价的客人周舟也让了些,最后卖了一百一十五个钱。
郑大娘说上次草市卖的鸡蛋钱没分,这次的就让周舟拿着,他卖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