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出海记录》就看完了。
姜潮开始看下一本《制盐记录》,这一本专门记录了这一年的制盐量。因为制盐只能自用,除了寨里需要在孟冬前把一些水产腌制好需要大量用盐外,其余时候的制盐量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所以什么时候制的盐、制了多少斤,盐的去处都要记载。
这本《制盐记录》不止姜潮要看,如果圩捱县官府派人来检查也是直接将这本记录给对方看,一看就明了,可以杜防私自制盐售卖的情况。如果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批不知来源的盐,这批盐是定要查到出处的,除了靠海的百姓可以自制自用外,其他地方的百姓只能拿钱买盐。
因为大余王朝律法规定:“除盐商可代表朝廷售卖食盐外,其余人不准私自贩卖食盐。除沿海百姓可自制自用食盐外,其余人不准私自制盐。”
制盐记录每年都差不多,家家户户领了多少盐?用了多少盐?公库里的盐进了多少又出了多少如果发现寨子里哪户人家用盐的情况和往年记录的差太多,姜潮就会去问那家人什么原因,没什么太大的问题的话就过了,她也是要严抓偷偷藏盐卖的人,避免在官府发现前阻止。
《制盐记录》看完了,还有《望海寨全村收入与支出》。
她身后的柜子上还分类放着《望海寨人丁兴旺》、《望海寨土地划分与房屋建设》、《望海寨各户资产详情》……不过这些都不用月月查看,只需要的时候再看就行。
以前的记录只有《制盐记录》和《望海寨名单》。而这些都是姜潮上任后为了更好管理重新制定的,每一项都安排了专人负责,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外编公务员。
照旧把需要看的都查阅了一遍之后,姜潮这才伸了个懒腰,结束了今天的工作。
看了眼天色,天空已经开始在变暗了。
姜潮和几个“公务员”交代了一些细节和发现的问题,在众人相送下告别,而后便一跃上马,一骑绝尘。
心中急不可耐,希望在天色彻底黑之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