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前次被抢劫的经历,加上古代农村治安堪忧这一客观现状,出门在外,人身安全难以保障,所以李小苗认为,自己迫切需要一件趁手的武器。
如果自己武器在手,最起码在面对劫匪时,也能有一战之力,根本不会把自己和家人,置于完全弱势的境地。
什么兵器,不仅方便携带,操作起来对体力也没有太多要求?
一早晨她都神思不属,干活常常走神。直到看到和朱县令一起走来的陈县尉,不禁眼前一亮,自己怎么把他忘了!
李小苗向二人见过礼之后,于是把陈县尉拉到一旁,小声请教。
“弩箭怎么样?”
陈县尉负责安和县的治安,自然知道小姑娘前段时间遇匪的事。打造个东西带身上,也能理解,有备无患嘛。
听明了她的意思,但是出口的兵器,都不适合女孩子。李小苗不得不重新打起弩箭的主意,这东西绑在胳膊上,也不知道重不重。
她私心是想做个轻便的,这就比较考校冶铁的工艺,所以开始没把它作为考虑的对向。
“就跟军营里大型的弓弩一般?”
李小苗一听有戏,激动的点头。“是它们的缩小版。”
“不知陈县尉可知,安和县境内,有没有这种巧匠。”
陈县尉自然也懂,打兵器可比打铁锅这类的东西要求高。
“这事你来找俺就找对了。”
说罢,告诉了李小苗一个地址。唯一不好的是,这匠人脾性有些怪,一般不轻易允人。
李小苗理解,能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孤傲些,人家有傲气的资本。
朱县令在远处看两人嘀嘀咕咕的,实在搞不懂,一个大老粗,一个小丫头,两个人有什么话题好聊的。
青天大老爷在旁,张氏人又胆小,做起事来显得拘谨,动作不禁慢起来。
朱县令也不欲久留,免得耽误人家的生意。回头见二人都眉开眼笑,显然是说的差不多,便领着陈县尉去主渠的下游。
主渠的下游靠近安和县内的另一个村子的田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需要提前做好接口处河道加固之事。
主河道拓宽已经到了尾声,劳役们需服满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