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周水村通河道的宝贝器械。谁知韩仁一听又是周水村,唯恐这厮又来要钱,便让杜师爷找个借口,将人打发了。
此后,朱绪便一门心思的搞事业,无事绝不会去州府。
同样的,韩知州一提到头铁的朱县令就头痛,无事也不会自找麻烦的寻朱绪到州府来。
折子就在韩仁不知道的情况下,被朱绪寄往了京城。
如今旧事重提,只会不欢而散。
原本积聚在周水村里的水,全都由支流流入主流,然后顺利南下。这预示着河道拓宽的事,圆满结束。
周水村的村民,还有劳役们,全都开心的大呼小叫。村民开心,是因为不用再担心受怕今后村子再被淹。
劳役们开心,一方面是从来没如此痛快的通沟渠,一方面是终于可以回家,跟亲人相聚。
李小苗也开心,她终于可以偷懒,睡懒觉了。
但却有一个人不开心,那就是南和州的知州韩仁。
“本官要参朱绪一本。”
无论自己怎么暗示,这家伙就装傻,自己威胁也没用,简直软硬不吃。这么不把他这个上司放在眼里,一定要好好给他上眼药水。
杜仲起草,韩仁誊抄,又一封奏折来自南和州的折子,不久后将会出现在皇帝的桌子上。
桌子上一个大大的“永”字,是李小宝才写好的大字。这段时日疏忽检查的李小苗,忍不住去摸男孩的脑袋:“不错,不错,幺弟又乖又能干。”
“真是大有长进。”
能不长进?由于自己练字时日不长,所以字在私塾里算是垫底的存在。
沈夫子于书法有些小成,怎么能容忍爱徒写出一手鸡爪的字?所以在字上对他尤为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