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锦城的路上遇到些想搭便车的行人,应当是附近的村民。
看他们都背着提着些东西,都是自家地里的农产品,想来也是要拿去城里卖的。
但赵昭棣的马车上已经没有多少空闲的位置,加上阿赖不喜陌生人的接近,所以赵昭棣并未减速,只大喊了一句:“坐不下了。”
马车就迅速朝前行驶而去。
但在马车又跑出去几百米之后,赵昭棣看到了一个颤颤巍巍的老婆婆走在路边。
她不仅背了一个看上去就很沉的背篓,手里还拎着一个装满东西的篮子。
老婆婆听到马蹄声的时候,并没有回头,只是脚步又往路的边缘挪了几分。
看她如此年迈,还要背着东西赶路,赵昭棣有些于心不忍。
且她的东西也不多,顺道带上一程也不打紧。
赵昭棣及时拉停了马儿,马车停到了老婆婆的前面几米的位置。
“大娘,你可是要去锦城?”赵昭棣回头问。
那老婆婆诧异的抬起头,回答:“是嘞。”
说着人已经走到了马车旁。
赵昭棣对她说:“我与你同路,可需要我带你一程?”
老婆婆闻言喜不自胜:“哎呦,如此那真是太感谢了。”
这小丫头年纪不大,眉眼弯弯的,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
老婆婆一点也不害怕赵昭棣是坏人。
要知道,从这儿到锦城的路还有一个时辰的脚程,她虽然腿脚还算利索,但一个来回下来,也实在不松活。
如今能搭上一段便车,她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在与老婆婆的交谈中,赵昭棣得知她是平川县外牛家村人,姓沈,大家都叫她沈婆婆。
此次去锦城是为了卖鸡蛋、鸭蛋和鹅蛋。
背篓里的是满满一背篓的鸭蛋和鸡蛋。
而篮子里的正是为数不多的鹅蛋。
赵昭棣得知她携带的东西是那么多蛋之后,就下意识的拉了拉缰绳,放慢了马车的速度。
生怕一个不小心全给磕了。
沈婆婆也有此担心,所以手紧紧的护着背篓和篮子。
赵昭棣好奇的问:“沈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