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学校成立三十周年校庆庆典的余韵中,“艺术无界:全球文化融合与创新教育”项目进入了关键的攻坚阶段。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创新与合作的热烈氛围,每一个角落都仿佛成为了艺术与思想碰撞交融的舞台。
国际联络小组的成员们依旧忙碌在与全球合作院校沟通协调的第一线。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各种新的挑战接踵而至。不同国家的院校对于教学进度的安排有着各自的考量,这使得原本制定好的教学计划需要进行多次调整。小组成员们不厌其烦地与各方进行视频会议,常常为了一个时间节点的问题反复商讨数小时。他们不仅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还要兼顾到各个院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在一次关于暑期课程安排的讨论中,来自欧洲的一所院校因为当地传统节日的缘故,希望能够将原定的课程时间推迟两周。而亚洲的部分院校则因为学期结束时间的限制,无法接受这一变动。国际联络小组的成员们迅速收集各方意见,分析利弊,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最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将暑期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照原计划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第二阶段则根据欧洲院校的时间安排,开展特色选修课程,这样既满足了欧洲院校的需求,又不影响亚洲院校的教学进度。这一方案得到了所有合作院校的认可,也为后续的沟通协调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课程设计小组在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讨论后,终于初步确定了创新课程体系的框架。这套课程体系以“全球文化主题”为线索,将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等多个板块有机融合。在艺术史的教学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西方艺术史脉络,而是加入了大量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艺术发展历程,让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全球艺术的多元起源与发展。在艺术理论课程中,引入了跨文化研究的视角,鼓励学生们从不同文化背景出发,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艺术实践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设置了一系列跨文化合作的创作项目。例如,在一次以“城市印象”为主题的创作项目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创作一件艺术作品。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享自己对家乡城市的独特印象,然后运用各自擅长的艺术形式,将这些印象融合在一起。有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