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再给他一次机会,兴许他能迷途知返,回心转意,继续为大唐效力。
朝堂之上,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大臣们依旧争论得热火朝天。主战派的大臣们言辞激烈,纷纷上书,力陈安禄山谋反的铁证,恳请皇上立即出兵,以彰显大唐的威严,扞卫国家的稳定;主和派的大臣们则苦口婆心,不断陈述战争的危害,希望皇上能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避免生灵涂炭。每天,大量的奏折如雪片般呈递到李隆基面前,他看着这些内容截然不同的奏折,心中愈发烦躁不安。
“到底该如何抉择呢?” 李隆基在心底无数次地问自己。他深知,自己此刻的每一个决定,都如同在悬崖边缘行走,一步不慎,便可能让大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个关乎大唐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容不得他有半点疏忽与差错。可他实在难以在信任与危机之间做出抉择,既不愿轻易发动战争,让百姓遭受战火的磨难,又忧心安禄山真的谋反,给大唐带来灭顶之灾。
在这种极度犹豫的状态下,日子一天天悄然流逝。而远在边疆的安禄山,对李隆基已然知晓他的阴谋一事毫不知情,依旧沉浸在称帝的美梦中。他每日都在加紧筹备谋反事宜,训练士卒、囤积粮草、打造兵器,忙得不亦乐乎。反观大唐朝廷,却在这一片混乱与犹豫之中,焦急地等待着李隆基的最终决策,命运的齿轮在这紧张的氛围中缓缓转动,大唐的未来,正悬于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