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亲自来到民间,看望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她给孩子们送去食物和衣物,安慰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大家不要灰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长安一定会好起来的。” 她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百姓们的心。
“娘娘,您真是菩萨心肠啊。” 一位妇女感激地说道,“有您和陛下在,我们就有希望了。”
李隆基也日夜操劳,他亲自巡视长安的各个角落,了解百姓的需求,督促各项工作的进展。在他和杨玉环的努力下,长安渐渐有了一丝生机。
然而,重建长安并非易事,困难重重。粮食短缺、资金不足、人手不够等问题,如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们面前。但李隆基和杨玉环并没有放弃,他们想尽办法,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一天,杨玉环在宫中翻阅古籍,希望能找到一些有助于恢复长安的方法。突然,她看到了一段关于水利工程的记载,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陛下,我有个想法。” 杨玉环找到李隆基,兴奋地说道,“我们可以修建水利工程,引附近的河水灌溉农田,这样既能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又能改善长安的环境。”
李隆基听后,眼前一亮:“爱妃这个主意好啊!就这么办。”
于是,修建水利工程的计划开始实施。工匠们日夜赶工,百姓们也纷纷加入其中。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水利工程终于完工。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入农田,干涸的土地得到了滋润,农作物开始茁壮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安的变化越来越大。宫殿逐渐修复,街道变得整洁,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曾经荒芜的长安,开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陛下,您看,长安在慢慢变好。” 杨玉环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李隆基紧紧握住她的手:“这一切,都多亏了爱妃。若不是你一直陪伴在朕身边,给朕出谋划策,长安也不会恢复得这么快。”
杨玉环轻轻靠在李隆基的怀里:“陛下,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只要长安能恢复往日的辉煌,百姓能安居乐业,一切都是值得的。”
长安的复苏之路还很漫长,但李隆基和杨玉环坚信,只要他们携手共进,长安一定会再次成为那个繁华昌盛、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