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品级为基础,再兼顾亲疏关系、功绩等因素。同时,宴会中的上菜顺序、饮酒礼仪,也一并梳理出来。这上菜顺序,可大有讲究,不同菜品的寓意、主次,都与礼仪相关,可不能乱了套。”
李老领命,退到一旁,开始奋笔疾书。
接着,杨玉环又转向一位年轻些的礼仪专家,赵先生,说道:“赵先生,官员的朝见仪式,也至关重要。这是体现朝廷威严、官员忠诚的重要环节。您说说,如今恢复朝见仪式,有哪些要点?就拿官员入宫的路线来说,从宫门到朝堂,该如何行进,都有说法。”
赵先生恭敬地回答:“娘娘,官员入宫,依品级不同,从不同宫门进入。品级高者,走正门,以示尊崇;品级稍低者,从侧门进入。入宫后,行进路线也有严格规定,需沿着特定的御道前行,不得随意偏离。若有官员误走他路,便是对皇家威严的冒犯。而且,行进速度也有要求,需稳步前行,不可匆忙,亦不可拖沓,要彰显出官员的沉稳与庄重。”
“好,那您就负责整理一份朝见仪式的详细流程,从官员入宫开始,到退朝离开,每一个步骤都要清晰明了。包括官员的着装规范,朝服的样式、颜色、配饰,不同品级该如何穿戴,都要明确。还有参拜的姿势、言辞,都有严格要求,这关乎官员对陛下的敬意,丝毫马虎不得。” 杨玉环吩咐道。
然而,解决典籍损毁问题迫在眉睫。杨玉环深知,仅凭几位专家的记忆远远不够,必须多方寻觅典籍线索。她先是命人在宫中藏书阁仔细翻找,哪怕是残页断章,都小心收集起来。那些日子,藏书阁内尘土飞扬,负责查找的宫女、太监们在堆积如山的书籍中忙碌穿梭,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同时,杨玉环下旨,向各地官府发出通告,要求他们全力搜寻流落民间的礼仪典籍。通告中承诺,若有人献出珍贵典籍,将给予丰厚赏赐。一时间,各地官府纷纷行动起来,张贴告示,挨家挨户询问。在一些偏远小镇,官府的差役们不辞辛劳,走进每一个书坊、每一户书香人家,耐心解释寻找礼仪典籍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杨玉环还召集了长安城内的知名学者,在宫中开设专门的研讨场所。学者们围坐在一起,凭借各自的学识和记忆,对收集到的残篇断简进行比对、整理。他们常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