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 > 第261章 洞察教育之弊(2/3)
单的识字和粗浅的儒家经典。杨玉环注意到,这里的孩子们虽然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但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所能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

    “孩子们,你们平日里除了学习这些,还学些什么呢?” 杨玉环亲切地问孩子们。

    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站起来回答:“娘娘,我们就跟着夫子识字、读经,其他的也没学过。”

    杨玉环心中一阵酸楚,她又问老夫子:“先生,为何不教孩子们一些实用的技能,比如算术、耕种的知识呢?”

    老夫子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娘娘有所不知,这村里穷,没有多余的书籍和师资来教授这些。而且,孩子们的家长大多希望他们能通过读书识字,将来有机会进入仕途,改变家族命运,所以更注重经史方面的学习。”

    杨玉环心中明白,民间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许多寒门子弟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些孩子中,或许有不少天赋异禀之人,若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将来必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可如今,他们却因教育资源的限制,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回到宫廷后,杨玉环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深知,人才是国家长治久安、持续繁荣的根本。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依赖于经济的繁荣和军事的强盛,更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便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

    “陛下,臣妾近日在民间和宫廷学堂观察,发现我大唐的教育体系存在诸多弊端。” 杨玉环在与李隆基交谈时,忧心忡忡地说道。

    “哦?爱妃所言何事?” 李隆基放下手中的奏折,关切地问道。

    杨玉环将自己在宫廷学堂和民间私塾的所见所闻,以及心中的忧虑,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隆基。“陛下,宫廷教育过于注重经史子集,忽视了实用技能和多元思维的培养,这会让皇室子弟和贵族在日后处理国家事务时,缺乏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而民间教育资源匮乏,众多寒门子弟无缘接受良好教育,这无疑是在浪费国家的人才资源。长此以往,对我大唐的发展极为不利。”

    李隆基听后,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沉思片刻,说道:“爱妃所言极是。教育之事,关乎国家的未来,朕确实不能忽视。只是这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