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 > 第267章 政策支持推动(2/3)
杨玉环补充道。

    李隆基听后,沉思良久,他深知教育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而杨玉环提出的这些政策,确实切中了民间教育的要害。最终,他下定决心,说道:“爱妃的提议甚好,朕这就下令,让户部、礼部等相关部门,尽快商讨具体的政策细则,务必将这些支持民间教育的政策落到实处。”

    得到李隆基的应允,杨玉环心中满是欢喜,她再次行礼,说道:“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民间教育必将迎来新的生机,大唐的未来也将更加辉煌。”

    此后的日子里,朝堂上围绕着支持民间教育的政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户部尚书皱着眉头,提出了资金分配的难题:“陛下,拨出专款支持民间教育,这资金数额巨大,该如何合理分配到各地的义学,确保每一所义学都能得到妥善的资助,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礼部尚书也附和道:“是啊,还有对开办职业学堂者的税收优惠和表彰,以及为捐资者立碑铭记的具体流程,都需要仔细斟酌,制定出详细且合理的方案。”

    李隆基看着诸位大臣,坚定地说:“此事关乎国家未来,各位爱卿务必群策群力。可先对各地的教育现状进行详细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资金分配方案。税收优惠和表彰的标准,要既能体现朝廷的鼓励,又要确保公平公正。至于为捐资者立碑铭记,礼部要制定出庄重且规范的流程,让捐资者的善举得以彰显。”

    在大臣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日的商讨和研究,一系列支持民间教育的政策细则终于制定完成。朝廷正式宣布,拨出巨额专款,用于资助义学的建设和运营。这笔专款将根据各地的人口数量、教育需求等因素,合理分配到各个州县。同时,明确规定了对开办职业学堂的民间人士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详细的表彰办法。对于捐资办学的社会贤达,也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立碑铭记流程,确保每一位捐资者的名字和事迹都能被妥善记录,流传后世。

    这些政策一经颁布,立刻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地的官员们纷纷行动起来,积极筹备义学的建设和发展。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县令亲自带领着工匠们,在选定的义学地址上忙碌着。“大家加把劲,这可是朝廷大力支持的义学,关系到咱们小镇孩子们的未来。一定要把学堂建得坚固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