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中充满信任与期许:“将军们,保家卫国,责无旁贷。此次出征,务必小心谨慎,不可轻敌。但也不必畏惧,我大唐将士的热血,定能让侵略者胆寒。” 武将们纷纷抱拳行礼,齐声应道:“谨遵娘娘教诲!”
朝堂上的大臣们听了杨玉环的建议,不禁眼前一亮。“娘娘此计甚妙!既不放弃和平解决的希望,又能为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一位大臣赞叹道。
李隆基也微微点头,脸上的愁容稍稍缓解:“爱妃所言,正合朕意。就依此计行事。”
于是,大唐开始了紧张的应对行动。朝堂上,大臣们迅速分工,一部分负责挑选合适的使者,准备前往敌营谈判;另一部分则着手调兵遣将,制定详细的防御和作战计划。
在挑选使者时,大臣们犯了难。“这使者一职,责任重大,必须选派一位智勇双全、能言善辩之人。” 一位大臣说道。
“是啊,而且此人还得有足够的胆量和魄力,才能在敌营中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经过一番商议,众人最终选定了一位名叫李明的官员。李明为官多年,阅历丰富,且口才极佳,曾多次出色地完成外交任务。
“李大人,此次出使敌营,关乎我大唐安危,你可有信心?” 李隆基看着李明,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李明单膝跪地,坚定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与此同时,在军事方面,大唐迅速调集各方兵力,向边关集结。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被任命为前线总指挥,负责统筹作战计划。“将军,此次出征,务必小心谨慎。突厥和吐蕃兵力强大,不可轻敌。” 李隆基叮嘱道。
老将抱拳行礼,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带领将士们奋勇杀敌,保我大唐边疆安宁!”
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中,朝堂上的气氛依然十分凝重。大臣们时刻关注着边关的局势,以及使者的谈判进展。每一份来自边关的战报,都牵动着众人的心。
而杨玉环,也没有闲着。她深知,战争不仅需要军事上的准备,还需要稳定民心。于是,她亲自前往民间,安抚百姓。“乡亲们,不要害怕。朝廷已经在积极应对,定会保护大家的安全。” 杨玉环温柔地对百姓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