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京王宫的书房内,由锦衣卫指挥使亲自引领,一老者步入其内,规格不可谓不高。
陶荣一见到书案后的洛轩,便是大理参拜,恭恭敬敬道:
“老朽陶荣,参见大王,大王千岁。”
如今天子正式升宁藩为宁国,允设六司,如今见到宁王,要货真价实冠上大王的称谓了。
“陶大人快快请起。”
洛轩亲自起身将陶荣扶起,陶荣乃是当世大儒,名望极高,洛轩自然是不会小觑。再者说,满腹经书之人,洛轩未必理会,但是熟读圣人书,且做圣人事,知行合一之人,洛轩还是敬重的,而这陶荣便是这般。
并非是其做了什么伟大之事,只是其洁身自好,宽厚待人,与人为善,且两袖清风,纵使其门生故吏不少,也从不见其自傲或是借此谋私,对得起一声大儒称号。
“为陶大人赐座。”
陶荣见宁王这般,心中也是舒服,更感宁王并非好杀或是性格乖张之人,只是缺少引导。
“老朽素闻大王威名,早已是心生佩服,又听过大王为世子取名以江山社稷安,民康物阜盈为意,甚是感触,便是不请自来,还望大王见谅。”
陶荣把自身姿态放得很低,又是以好言说明来意,洛轩自然不会责怪。
“陶大人说的哪里话,陶大人乃大儒,能来本王这宁京,本王顿感蓬荜生辉。”
陶荣以笑脸来,他自然也是笑脸迎。
见洛轩这般好说话,陶荣顿时心安。
不过洛轩也知道什么心生佩服的都是托词,就算有一点关系也绝对不会是主要原因,便是开口打探,闲聊几句,陶荣才是开口说道:“老朽曾听闻古尧舜禹……教化万民……先贤以忠孝治天下,施天下以仁义,与民休息……”
陶荣洋洋洒洒,引经据典,洛轩听的懵逼,一时间不知道陶荣想说什么。
他本就是昭武侯府庶子出身,文学造诣可没那么高,自己前世对这些古文的弯弯道道也是不怎么感兴趣,却是一时间没听到陶荣想要说些什么。
不过很快,陶荣便是话音一转,道:“老朽途径乐浪之时,目睹百姓多面无菜色,难民无处安置,更有农田荒废,而高丽籍百姓更是多有惶恐。再看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