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百斤左右。
松果就多了,摘下来几乎全是生果,只有少量是半干的,既占地儿又重,只装了跟板栗那么重的两袋松果。
板栗和松果就是十袋了,王婆子,韦婆子,林氏,李氏,曾氏,一人挑两袋,正好。
苏老太负责挑那只野猪,野猪被她一分为二,放了血除去内脏,也有百斤,一根扁担两头各挂半只。
猪内脏装在一个筐,有王婆子的孙子陈武背着。
剩下的那群孩子,苏玥不挑东西只背她的小背篓,背篓里装着虎崽。
苏泉才五岁,他能自己走回去不喊累就不错了。
老族长的曾孙女和韦婆子的孙女比苏玥大两岁,都是十岁,她俩被安排了挑两小袋松果,两袋加起来有个三四十斤重。
苏红妹和苏青妹,一个比苏泉大一岁一个和苏泉同岁,但是,她们被苏老太安排抬着一袋大概有二十斤重的松果。
别看二十斤不多,总之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一分劳动力都不给浪费。
剩下堆在地上还没装筐的松果起码还有七八百斤。
韦婆子出主意,“我看这样好了,我们先回去,然后让家里男人趁着天没黑,进山来把这些往回挑。”
王婆子说道,“行,一家出一人,正好能挑完。”
苏老太也同意,“可以,挑回去放村里的晒场晒干,把松子敲出来筛干净过了秤,再找我大孙女换米,大家再按人头分。”
林氏,“没问题,那我们回去只用分板栗,松果不用管。”
商量完,大担小担一队人,浩浩荡荡地回村。
苏玥早就把袖弩准备好,牵着堂弟苏泉,走在队伍前头。
路上没碰到不长眼的流民,倒是碰到几个同村的,见到苏老太挑的野猪,眼红到冒火。
进村时还好没碰到人,苏玥家在村东头,从山里回来第一站就是她家。